作用:紫苏又名苏子,全草入药,其钙含量高于牛奶。有解表散寒、抑菌解毒、镇咳化痰、理气安胎之功效。苏叶具有特异芳香,可解鱼虾蟹毒。国内外广泛用作香味调料、色素、保健饮料。苏子出油率很高,苏子油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减肥功效。紫苏因食疗防病保健作用很强,正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苏子叶是什么?

?????苏子叶是紫苏的叶子,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紫苏是一年生草本中药植物,种子称为苏子,茎杆称为苏梗,苏子,苏子叶,苏梗均可入药。鲜紫苏全草可以蒸馏紫苏油,是医药工业的原料。苏子含油率达34%到45%,可食用或者药用,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的疗效

 

标签集:TAGS:家常菜谱

韩国人家常吃的苏子叶- 3158.cn资讯- 3158致富网:张铁林代言、央视 ...

可以说,食用苏子叶对人身体十分有益。对于苏子叶钙含量高于牛奶的说法, ... 普通人吃100克苏子叶都是很困难的。所以,用苏子叶代替牛奶补钙还是不合适的。

苏子叶介绍

  

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常1米余;茎绿色或紫色,方柱形,有4钝棱,被长柔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5~1O厘米,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阔楔尖至圆,边缘有撕裂状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紫绿色,被疏柔毛,下面被伏贴柔毛;叶柄长3~5厘米。花秋季开放.紫红色,排成腋生、密花、偏侧的总状花序;苞片阔卵形或近圆形.长约4毫米,生有红褐色腺点,无毛;花萼钟形.直伸.长约3毫米,1O脉,被长柔毛和腺点,萼檐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较小.下唇2裂.长于上唇;花冠长3~4毫米.冠管短,喉部近钟状,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特大;雄蕊4.几与花冠裂片等高。果萼明显增大.长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小坚果球形,径1.5毫米,褐色,有网纹。


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间有逸为野生。广布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采收加工 夏秋季开花前分次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4~13厘米.宽2.5~9厘米或过之.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撕裂状锯齿.叶柄长2~7厘米.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见多数凹陷的腺点。质脆易碎。气辛香,味微辛.以叶片大、色紫、不带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常用量5~1O克。

   附注

   ①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t.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类叶绿色,花白色,习称白苏;一类叶和花均紫色或紫红色,习称紫苏。入药多取花叶紫色的。

   ②紫苏在我国栽培很广,栽培历史也很长,因而形成多个变种。除本书记载的回回紫苏外.尚有野紫苏var.acula(Thunb.) Kudo和耳齿紫苏var.auriculato-dentata C.Y.Wu,据报道(中国植物志六十六卷)这些变种也均可入药。

   附:紫苏梗

   本种为回回苏的干燥茎,商品呈方柱形,角钝圆,长短不一,直径5~ 15毫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边均有直沟和直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和叶痕。体轻,质硬。以茎粗壮,紫棕色者为佳。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附:紫苏子

   本品为回回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商品为小球形或卵形颗粒,直径1~3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和圆形小凸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油性,用手搓之有紫苏香气。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辛,温。归肺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功用: 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性味: 辛.温

   【英文名】 FOLIUM PERILLAE

   【别名】苏叶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性状】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 ,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鉴别】

   (1) 本品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 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 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 ,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 ~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 小时,放冷,分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叶对照药材0.7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5cm,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放置。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5~9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

   (1)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朝鲜小菜:苏子叶的做法

主料:苏子叶

辅料:葱,蒜

调味料:辣椒面,酱油,盐,糖,油

做法:

1、将苏子叶一枚一枚地洗干净,如果牙口好的人,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步,如果喜欢软一点的口感,即将苏子叶几枚一打地摞好,放在锅上蒸(个人推荐这种方法)。等锅内的水开了之后,将苏子叶放在屉上,蒸5~10分钟,时间亦根据口感调整,时间越长苏子叶就会变得越软。

2、切葱花,蒜茸,(不喜欢蒜味的也可以不放蒜),找一个碗,倒入酱油,少量色拉油,调入盐和糖,加入辣椒面,多少酌量,喜欢辣的可以多放,最后加入葱花和蒜茸,搅拌均匀。

3、找一个带有盖子的容器,用小细毛刷(没有毛刷用勺子底也可以)蘸上调料在容器底部先刷一层,然后将苏子叶放进去一枚,再在苏子叶上蘸着调料刷一遍,再放进去一枚,再刷一遍,这样重复下去,直至将苏子叶全部涂好调料,摆在容器里,最后将剩余的调料从上面浇下去,即制作完成。盖上盖子,放进冰箱保险层,随吃随取即可。

附:摆放苏子叶的时候,最好把叶柄朝向一个方向,这样取食的时候,夹着叶柄就可取出了,很是方便。十枚左右之后,再将叶柄转向另一个方向,继续摆。要是一枚一枚的刷觉得麻烦,可以两枚一刷,这样也相当于每一枚叶子都蘸到味道了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