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用户:zhaowu99 发表时间:2001-6-19 16:23:01 被看次数:10
文章内容:
我们叫这个图为三性分位图,也叫方法论和本体论统一图,还叫主观、客观分流统一图。有些概念玄奇莫测,便在图中为其找到位置,而这个位置一旦确定下来,这个概念的含义便纯洁而深刻,光亮而明了了,我们这个图,找许多概念放进去,都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个图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
在许多概念中,我们拣了几个认为比较重要的概念标在图上,于是这个图便显得具体的丰富了。 首先,这个图可分为三大层 ( 横向 ) : 外层是以人性为中心思维 ( 知识 ) 为手段创造出表层的三种外壳事体 : 场 ( 不信 ) ──能量 ( 主动 ) ──物质 ( 被动 ) 。这两面三对是人性显现的较僵化的,狭隘的,
最显露的表层事体。 中层是以神性为中心,以平息思维为手段向里逆向发展,创造出较深的显态事件。精 ( 信 ) ──气 ( 中 ) ──神 ( 空 ) 。神性创生的三种事体是没有时空特性,不受三维限制,所以其功能就奇妙多了。 内层以觉性为中心,以法体为手段,能揭示一切微奥妙。观照空假,观照实体、真理。唯证能知。 这个图也分为两条线 ( 纵向 ) : 一个是主体线从深到浅,是 : 神──气──知识体──场──能量──物质;─个是方法论线 : 从妙到定是 : 空──中──信──不信──主动──被动。 所以,这个图有横向同层浑圆如一的意义,也有纵向层层互变互成的性质。
1 、横 向 先谈谈各层的情况,各层都是一个圆,这个圆旋转起来,是分不清主观还是客观的,所以称为法体如一。 最外层这个圆是叫被动*物质层。也就是说同一个事体,用被动思维理解,这个事体称为物质。因为被动的思维所能创生的是静止的,僵化的,
有形象的,表面的,肤浅的。被动和物质是相互存在的。因为思维的被动,物质才存在,也因为物质的存在,才会产生被动的思维。它们是同一层圆,混在一起,是分不出异同,先后的。 而第二层主动*能量层却相反。思维一旦主动,一切事体都是动的,不停的动,都是能量的没有固定的形状, 不停的变化。一切变化都是不同的,
没有规律,没有任何相同的描述和状态。这种思维态和这种体态也是混为一体的。 第三层是不信*场层。思维中否认一切,当这种思维态产生时,便会觉得一切事物不静不动,可静可动,呈场态。这是一种假观,他不承认一切事体,他可以用矛盾概括一切,认为一切都不可信,任何理论都可以破灭,任何事物都可变化,呈场态。一切事体都是场。 没有实在的特异层──思维*知识层。就象本不该把法体分开一样,思维和知识要是一种东西,为了讲述的方便,不得已把它们分开。静止无序的称之为知识,动而有序的称之为思维。旋转的时候,知识有序了便成思维,越圆融,便越清亮明白。如果旋转后,却仍无序,那叫情感,各种各样的情感混乱无序。当然情感也可算一种广义的思维。因为有序无序也是相对的,思维静了,混乱暗淡了,便是知识。
第四层:信*精层 。 心中有信,便有真精产生。信者,有理想,有追求,相信有美好的存在。于是一切都变得真实而亲切了,自己体内,万物体内,都有精华的东西存在,有一种祥和,喜悦的心,万事万物都洋溢着精华的内涵,万事万物都有真善美的本性。
第五层 : 中*气层。 心无偏谓中,若有若无谓气 ; 到达这一层境界,便觉得心偏向不信,便一切皆假,偏信便一切真。觉得就安中,随缘而偏,有时偏不信而假,有时偏信而真,灵活应用方便法门。比如看一本书,先权且信他而以真看,看后,偏不信,以假看,那么便可真正把握这书的全部思想。这便是守中了,气是若有若无的,偏信时,气便幻化成有,偏不信时,气便幻化成无,所以中和气也是一体的,混而不分的。
第六层:空*神层。心把自己空了,神便清明,万物都籍着神运行。心和神合在一起了。一切事体都可幻现,三界之中任行走,所以这个空不是顽空,空中有心,此心与神合。这心就灵了称为空灵。这神有心,便称识神。心就是能变幻。识神就是精神和表层的结合体,通过眼耳鼻 意来影响神的一个状态。 特异层:法体层。法体本是一体的,如果还是硬要分,只能说法是明心,体是见性。法体就是明白自己识神的变化,识神的善恶因果,达到不昧因果的境界。
2. 纵 向 心无常,是引起层层变化的原因,而心的无常又是自性矇昧引起的。一般的生命都不能见觉性,只是神性和人性在起作用。 由于心的变化,方法线的层次在变化,万物也就跟着变化,万物的变化运行造成幻觉,造成对层次变化的错觉,心也跟着变化,方法线的层次自然就对应的变化。其实,万物本没有变化。 ( 一 ) 外层的变化 人性是虚妄的,但能幻化万物,思维便借着人性而忽尔为被动态,忽尔为主动态,忽尔成不信状态。 知识一旦安静便有了空间,再旋转成思维便有了时间。
对于思维的变幻问题,应默通意会,不可以思维去研究思维。思维三态的变幻,也就是知识体三态的变幻,它们本来是不分彼此的,只是忘想心的分别。
外境的一切事体都是知识体,思维以被动法显象时,知识体便成物质态 ; 思维以主动法显象时,知识体便成能量态 ; 思维以不信法显象时,知识体便成场态 ; 思维纯洁不乱时,便自现思维成知识运行态,俗称用心态,思想态;思维若乱便是情绪态。 思维的三态三幻是有为法 ; 构成了表层的物理世界。
人们的思维只在这表层三幻里打转,以为这就是宇宙的全部内涵,这是肤浅可笑的。 人们的思维在纯洁的,静静的运行时,便觉出自己的心在无常的变化,也就是人性在虚亡的变幻。思维一旦开始混乱,
便成一个情绪场,这个情绪场便是僵化的开始,首先它被自己的习惯控制,然后根据周围环境,僵化成无数的情感场,这些情感场不断的变幻,动静有无实幻,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不清晰的混乱态,便主动的得出一个对与错,动与静等等对立的矛盾的东西,然后便觉得一切都是矛盾的相生相灭,永动不息的,呈一种能量的状态。 人们又想这些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可以用条条框框描述 ; 是相对静止的,可以称为实在的,产生这样的被动思想以后,一切便僵化了。 当然这种僵化过程表面是看不清的,描述的是深度思维中,心态和物态的一体变幻关系。
其实人们对事体的认识开始就成三态。人们一开始便把思维和三态分开。弄不清三态和思维的关系。人们的思维一会儿成主动,能量态 ; 一会儿成被动物质态,一会儿成不信场态。 另外,时空也是一体两相的,用思维切断时间,事物便成空间态(物质);用思维变化空间,便成时间态(能量);两者同存,便成时空场态。 (二)中层的变幻 神性相对于人性讲就有常乐我净了。
但其实仍是虚妄的,无常的,无乐的,无我的,无净的,仍然是虚幻的。 表层的三态可以分为阴阳,它是相对相生的阴阳 ; 而神性幻化的阴阳,却是一体的,不是相对相生。中层的三阳,指的是纯洁的三态,而三阴指的是混乱僵化的三态,都是一样一体的东西。 于是中层便有了六个名称,阳精,阴精 ; 阳气,阴气 ; 阳神,阴神。三态六个名的变幻。 神性的变幻在于人性的宁息。当思维人不信的假观收回,
思维便安静了,观照自己心法无常。实在的把握万物的变化,便成信,精态。因信的纯静,精方得成净为阳精,若信不纯静,有动摇杂假,则此精为阴精。此阴精为人性变幻的根本。能幻化为各种知识体。而阳精的产生,却是证道的第一步,信坚精固,心中安详,一切世俗的知见都破灭粗烦恼都变细了。
若有得的样子。 到信*精态,便自然会和不信*场态对比觉出万事万物皆是幻 , 忆念不信则假,念信则真,假只是变幻之事。于是把善事作信成真,把恶事作不信成假,而自念立于中道,则有阴气生,有阴气便幻化混乱的事 ; 有阳气则幻化纯真的善事。这个中,气态,是神性幻化有形的根源,如果说信,精态是修道的登堂,那么,中,气态便是修道的入室了。 中而又中,无善无恶,阴气净化成阳气,正中阳气态,这是一种很深的三昧,心无攀缘,非真非假,明白有自性在甚深处,在至一处。中生两极,两极生中,以中意为真,如此循环,中必生空,空里有中,神性从空中现,便成空*神态,此态能幻化一切物如真实者。三界之内任意依存。 阴神是最初变化的原因,神有随意所化的能力,所以成为一切变化的因。
阳神是见性的因,阳神以如如不动,而观照万物,是为空灵,空为体,灵为用,便当有见性圆觉之时。 表层是思维的变幻,中层是悟性的变幻。表层是有为之法的变幻,中层是无为之法的变幻 ; 表层是业力的世界,中层是愿力的世界。 但表层和中层是同一事体,是无二无别的,都是虚妄的变幻,只是人性和神性的不同,而成不同的幻态。 人性有变现之欲(随缘变 ) 。
神性有变现之能 ( 随心变 ) 。 阴神与动心合者为识神,此识神以轮回中生灭,即因缘而循因果。 (三)中层三阴和表层三态的密切关系 人的悟性在表层三态时,也就是以思维作为中心时,人性指挥识神时,中层三态不会消失,它还是显态。只是呈三阴的状态。
人性在平和时,和在最激烈时,都能影响三阴。禅定时,人性开始平和,思维三态开始入潜,还影响三阴;三阴也影响禅定,所以当禅定要深入时,也要促使三阴转化三阳。 人性在激化时,三阴也随盛,以满足人性的需求。
人性需求一个奇妙的环境,三阴能满足它,人性需求一个奇妙的感融,它能满足它。人性想得到的东西,阴神都能与阴气阴精而满足它。所以说中层三阴是思维的三态的源泉,变化的根本。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中层三阴也总是满足一些人性的或说思维的要求。直接变幻出许多思维可思议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东西。
(要图片请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