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面 对 痛 苦

痛苦是一场噩梦

所谓痛苦,是依凭于某种条件相对而存在,并不是一种实有恒常不变的存在。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看,痛苦的确是依赖于其它条件相对存在的,对于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

比如,要是一个陌生人对我们讲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话,我们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感到难受,可是,当听到自己的亲密朋友也对自己说如此坏话时,陌生人说自己坏话所造成的难受,就算不上什么了。而对朋友,我们会说:“别人这样说我不怪他,但是像你这样的好友也这么说我,这是不应该的!”于是动怒心烦,遭受痛苦的折磨。如果那个亲密的朋友是依靠狡诈、伪善的手段进行欺骗,使自己遭受到巨大损失和灾祸的话,同样,“亲友仅是在语言上说说所带来的痛苦”,情况又无所谓了,对此,我们就会说:“因为是朋友,当面说些难听的话,是可以原谅的。可是,靠这种欺诈手段来伤害,这令我无法忍受。”然后,自己感到心如刀割,怒不可遏,痛苦难忍……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在痛苦时,我们对痛苦的感受也同样是相对存在的。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先在腿部扎上一根针,会立刻感到针刺之苦。接着,用比针还粗的锥子,扎在手臂上—感到这个疼痛,针刺之苦就会微乎其微。如果再用匕首刺入腹部,所感受到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而锥刺之苦与针刺之苦,那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的确是这样,通过上面三件烦恼事情的例子和身体上发生不同程度痛苦的假设,经过逐一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痛苦的存在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痛苦本身能独立存在,它便不会因为观待对象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讲,微小痛苦的存在,不应该因强烈痛苦的出现而受到影响。但是,事实却非如此。我们所见到的情况是,在微小痛苦出现时,会感觉到,并有所执著。但当剧烈痛苦产生时,我们会立刻对前者微小之苦弃之一边,无所感受,从而执著感觉剧烈之苦——这就是观待对象转成剧烈痛苦后,对待痛苦的感受也同样改变了。

事实证明,痛苦除了相对存在之外,它的实质是难以成立的。因而痛苦只是一种虚假的存在。所谓虚假,就是如梦如幻的观念,这种观念是有着极其深奥内涵的。

我们要想达到真正的如梦如幻的境界,只有在证悟空性之后,才能够获得。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如梦如幻的感受,是不难得到的。

这一相似的感受,从我们自己人生历程中就可以找到。回顾过去岁月的许多前尘往事,尤其是自己所经历的痛苦等,我们会发现它们就如同昨夜的梦境,这两者是如此一致。我们就会认识到,虽然痛苦正在发生时似乎真实存在,但时过境迁,却都只留下一点痕迹——片影鸿爪。

如果我们再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我们所谓的漫漫人生路,其实就是沉痼之长梦。这期间所经历的幸福与欢乐,却是一场美梦,而经历的痛苦,却是一场噩梦……

可是,在一般人眼里,因为眼前这一切可以亲眼目睹,所以必然是一种真实存在,不可能等同梦境。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梦境中,眼前一切也能感到是确确实实的存在,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希望与焦虑,都犹如白昼一样真实。但是,这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同样,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也是如此。

《禅定王经》中曾提到,有一少女在梦中生了一个可爱的男孩,不久男孩就夭折了。先是在小孩出生时,少女心里有着难言的欢悦,然后小孩死了,又揪心裂肺般的悲痛……在她梦醒之后,这一切又都烟消云散。小孩根本就没出生,哪来的死亡?对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少女已不再有喜怒哀乐的执著。只是在心中留下了对梦中凭空产生出如此多幻象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而已。

同样,眼前发生的一切看上去似乎真实存在,快乐和痛苦也是一种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当我们的心从执著中解脱出来后,才发现这一切如同梦境,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

这两者一为睡着的梦,一为醒着的梦,无论是哪种梦,在本质上都不存在。

而一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执著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虽然我们能从睡眠之梦中醒来,但醒着的梦却一直难以苏醒,在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中,我们承受着无休无止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通晓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在自己遭遇不幸时,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想到再没有必要去执著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执著之心逐渐得以淡化,痛苦也就随之减少,这是必然的。

西藏的大德无著贤菩萨所著的《佛子行三十七颂》指出:

“诸苦犹如梦死婴,实执幻象徒劳累,

由此遭遇违缘时,领悟幻境佛子行”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生活应该是实实在在,不应该是虚无漂渺的,为什么去观修如梦如幻呢?我认为,修习如梦如幻并非使你的生活变得虚假,恰恰相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且还会促使你消除生活中的虚假成份,进而充分把握生活的实质。由于我们没能认识内在实质,导致我们无论在生活态度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出现许多错误,从而,会遭遇到许多困难与不幸。有时,自己明明知道不该执著的事,反而执著,造成内心的创伤……这些都是本性中不存在的虚假成份——无明的垢染。假如你追求真实的生活,而且想要明白其中的真正价值,那么,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如梦如幻的修法等)来消除虚假的垢染。

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完美无憾了!

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何处

寂天菩萨曾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皆由我执生,此魔何所需。”由此在现实世界,灾难和痛苦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所谓的“我执”,不是指的别的,就是指平时我们内心中存在的自我意识,由于这个缘故,我们自身被一种有别于任何东西的执著方式所牢牢束缚。

所以,我们会说:“他对我不好,我忍受不了,我太痛苦了。” 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想以我为中心加以控制,并想据为己有;甚至于别人说了一点点不好听的话,都会斤斤计较,产生强烈的情绪反映,多数人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了自我;别人的大多数行为都被视为对自我的威胁,从而极度烦恼……诸如此类的痛苦,借助于我执的力量,还会被无端地扩展下去。 心理上的痛苦,显而易见是由我执造成的,但生理上的痛苦也肯定与我执有关系。这一点,讨论起来稍微有些难度,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生理上的痛苦,也与自我有关。“我执”的习气特别执著自我肉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坏的习惯。所以,在经受生理上微小的疼痛时,自我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反之,换了与自己相续无关的人,若受到攻击或伤害,因为自己的我执局限于自身,他人受到伤害与否,就与自己毫无关系了。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一切痛苦与问题都是从我执中产生的。对于所缘境的我——“我的概念”,若用佛法中分析胜义空性的逻辑推理加以判断的话,确确实实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执著于“我”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倘若有所谓“我”的存在那也是存在于自相续的蕴体之内,因而我们用分析胜义空性的逻辑来分析是寻找不到的。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存在于身体中手足等每一部分则都是“我”,那就有许多“我”,可以说多如牛毛,这就不符合情理了;如果身体的每一部分不是“我”,从其它地方就更找不到“我”了,所以是构不成所谓的“我”了。 同样,从内部来看,这自能了知的心识,虽然未予观察之时,它是明然而存的。但是,以智慧观察它的来龙去脉——它始从何处而来、现在住于何处、最终又去向何方,它有无形状、有无颜色、有无指定性质……如此等等分析,是寻觅不到实有的存在。因此,从内心之中也是找寻不到“我”的存在。这样推究下去,最终观察与被观察之间的对立也荡然无存。从而可以知道内外有情事物都是空性的。那么,又怎样去揭示空性之理呢?因为无我之空性,是超离言说之境,不可言思的。所以,愈是接近事物本来面目,智者们愈是保持缄默,这是很自然的。有关本性之理的表述,仅仅依靠外在文字来分别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应该如理深入地去修行,才能真正契入。 无我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在其本性之中,具有虚假性的世俗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此理所证悟的智慧,那也就与法界本性无二无别。我们在已然了证空性之时,则如同雾消云散于虚空,由我执所产生的一切痛苦,也就消逝于空性中了……

因此,铲除一切痛苦根本的唯一方法,就是了彻本来面目——证悟无我空性的真理。

在佛法中认知体证空性的方法有很多。显宗中大多采用通过思辨之理分析外在事物,从而达到推判空性的目的——这种方法,不是简捷明了的。而密宗大圆满法,则现量直接认识心性——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大圆满法门。这是佛法所有法门中最为殊胜无比的! 在此要强调的是,如何趣入这一甚深法门——自性大圆满法呢?我们所需要的条件就是,自己必须具有猛烈而恒久的信心,依靠具有圆满传承的上师的窍诀,在上师加持下,契入大圆满法门。接着,我们再来认识大圆满法的总体三阶段:首先,认识觉性(心性)阶段;然后逐渐成熟觉性阶段;最后,觉性获得稳固阶段。由此修习大圆满法,真正了知掌握,是可以得到圆满成就的。若想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甚深法理的话,可参阅许多续部经典和甚深窍诀书籍,其中有着十分详尽的阐述,在此就不必赘述了。我们继续谈的话题,还是回到“如何面对痛苦”来吧! 对于初学者,以及那些已初步认识觉性,而其修行水准仍未达到大圆满见解高度的修行人来说,为了提高他们的修行与解脱痛苦的能力,在此,有必要用简要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一些窍诀。

全知法王龙钦饶降(无垢光尊者)曾经教诲我们说:“只要采用特殊的手段,也就是认识觉性——本来面目,掌握了如此唯一的关键要领,就可以改变一切!在无论出现什么障碍之时,首先加以识别,再虔诚祈祷上师,感请上师降临(获得加持),然后,仔细观察障碍的来龙去脉——如何而来、现于何处、妨害何者……如此观察,则是寻觅不到任何结果的。由之会自然发现赤裸觉性,清明之态。那么,一切都解脱于觉性之中,将障碍转化为成就——这就是所谓的“瑜伽士”。对于显现,不论出现何种情况,是利还是弊,全都是觉性之游舞显现。我们应该知道,在大圆满境界中,快乐不异于觉性,痛苦不异于觉性,疾病不异于觉性,欢喜也不异于觉性。在明了如此道理之后,就会永远快乐幸福。我(龙钦饶降尊者)也在这种境界中消除了一切障碍,获得了永恒的安乐。身为一名瑜伽士,任何障碍与痛苦,都应该完全作为修行之法……” 为了使大家更加了解一些,我们再讲述一则窍诀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生理上往往出现疾病,或者在心理上出现痛苦,由此以为“我病了”或者“我心里十分难受”。对于这种情况,就应当在此“我病了”或者“我心里十分难受”的念头上,不去分别改变,而坦然安住。如此修行,心理上的痛苦就会立刻平息。虽然身体生理上的疾病不一定会马上痊愈,但是,疾病的痛苦就会变成空性。如果延长修行时间,全身会刹那间出现知觉上的麻木感,随之使疾病带来的剧痛也会减轻。再进一步加以修行,痛苦与业障就能清除了。如此行之,我们就会在修持上得到促进提高……这个教诲,是引自于噶玛乔美大师的《促进如意宝》和国苍巴大师的《平等密意总摄》教言中的窍诀。

未完待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