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五节口诀
乾坤交媾去矿留金(乾坤交媾图)(内附卯酉周天口诀)
予前以性命之统乎其中者而言之,乃上乘法也。予今以性命之归乎其根者而言之,乃最上乘法也。 夫以性命之统乎其中者,此道寥寥,自钟吕而下世鲜知矣。况乎性命之归乎其根者耶,而世之知之者为尤鲜矣。似此窍妙之奥、性命之微,若不复语重言,则学者难于悟入。 原人自父母之生以前,本体太虚而已矣。其余之所谓无极者乎?既而父母媾精,而后一点灵光而已矣。其余之所谓太极者乎?而一点灵光,原从太极中来者,我之元神也。由是而气,由是而形,唯知有此形气已尔。美衣美食以奉养此身也,功名富贵以尊崇此身也。如此而生,如此而死,自以为得矣。而子思之所谓天命之性者,非唯不能知,亦且不愿知也。而其所以不愿知者,岂非孟子所谓不可以已而失其本心者乎? 若能知所以,反而求之,以复还我太虚一炁之本初,一点灵光之旧物者,非此金丹大道不可也。 然而金丹大道之秘密在性命两字。性者,天也,常潜于鼎,故顶者,性之根也。命者,海也,常潜于脐,故脐者,命之蒂也。经云:性在天边,命在海底是也。 盖天中之窍圆而藏性,能通于地中之窍。故其贯也则自上而下,直养而无害也。地中之窍方而藏命,能通于天中之窍,故其贯也则自下而上,直养而无害也。 孔子曰:智者动,天圆之象也。仁者静,地方之象也。天圆者何?圆陀之义也。乃性之所寄,为命之根矣。地方者何?方寸之义也。乃命之所系,为性之根也。性命混成,实非有两,潜天而天,潜地而地,优优洋洋,无体无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悟者知是佛性,迷者唤作精魂。 盖佛性者,本性也。而所谓本性者,岂非是我本来之所自有之真性欤?真性者,天命之性也。以其不落边际,故谓之中。以其一直无妄,故谓之诚。以其与物同体,故谓之仁。以其至尊无对,故谓之独。混沦一个,无欠无余。及乎太极一判,两仪始分,则轻清者腾而在上,重浊者碇而在下。于是坎宫有铅,离官有汞,而向之所谓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 这二者之名,丹经不敢漏泄,巧喻多端,万字千名,不可胜计。如论顶中之性者,喻之曰汞也、龙也、火也、根也、日也、魂也、离也、乾也、己也、天也、君也、虚也、兔也、无也、主也、浮也、朱砂也、扶桑也、姹女也、昆仑也;如论脐中之命者,喻之曰铅也、虎也、水也、蒂也、月也、魄也、坎也、坤也、戊也、地也、臣也、实也、乌也、有也、宾也、沉也、水银也、华岳也、婴儿也、曲江也。至于阴中含阳,阳中藏阴,千言万论,不过引喻二者之名耳。 故元皇诀曰:铅汞鼎中居,炼成无价珠。都来两个字,了尽万家书。 钟离翁曰:除却汞铅两味药,其他都是诳愚迷。 高象先曰: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子,只要教人炼汞铅。 马丹阳曰:铅汞是水火,水火是龙虎,龙虎是神气,神气是性命。 总来只是这两个字,两个字只是一个理。故盲修者岐而二之,若真修者合而一之。合一者,炼炁而凝神,尽性而至命,烹铅而干汞,取坎而填离。 盖离中灵物号曰流珠,寓神则营营而乱,寓精则持盈而难保。所以葛仙翁作流珠歌叹其难驭而易失也。岂不观魏伯阳云乎: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又曰: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曰金华,曰黄芽,皆指真铅而言,真铅者,乃太阴之精也。曰流珠,曰姹女,皆指灵汞而言,灵汞者,太阳之气也。 然此灵汞,其唯猛烈,见火则飞走无踪,不得真铅,何以制伏?故紫阳曰:要者须制伏觅金公。金公者,铅字也。盖铅自曲江而来,穿夹脊、彻玉京,斡旋沂流直上泥丸。虽名抽铅添汞,实是还精补脑。 翠虚篇云: 天有七星地七宝,人有七窍权归脑。 太古集云: 金丹运至泥丸穴,名姓先将记玉都。 法宝遗珠云: 识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在泥丸。 黄庭经云: 泥丸百节皆有神。 又云: 脑神精根字泥丸。 又云: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 所谓方圆一寸者,即释迦摩顶受记之处也。此处乃玄中之玄,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脑血之琼房,魂精之玉室,百灵之命宅,津液之山源。此正在两耳交通之穴,前明堂,后玉枕,上华盖,下绛宫,北极太渊之中,乃真一元神所居之室也。 昔黄帝上峨嵋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此道家之至重其经,上帝秘在昆仑五城之内。藏以玉函,刻以金扎,封以紫泥,印以中章。吾闻之经云:在北极太渊之中,前有明堂,后有玉枕。上有华盖,下有绛宫。巍巍华盖,金楼穹窿。左罡右魁,激波扬空。紫芝被崖,朱草朦胧。白玉嵯峨,日月垂光。历火过水,经玄涉黄。城门交错,帷帐琳琅。龙虎烈卫,神人在旁。不施不与,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预,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一乃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头,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此真一秘旨之略也。 故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以为天下。贞所谓神以知来,知以藏往也。所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分之为二,阴阳之根底也。分之为五,五行之枢纽也。又分为八,八八六十四而为河图之数也。又分为九,九九八十一而为洛书之数也。又散之为万,生生化化万物之纲维也。 羲文得其一,而周易兴焉;禹箕得其一,而洪范畴焉;周茂叔得其一,而太极图焉;邵尧夫得其一,而经世作焉;老子得其一,而万事毕焉;释迦得其一,而万法归焉。归根者,归此也。复命者,复此也。 西升经曰: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 灵枢经曰:天谷元神,守之自真。 又曰:子欲长生,抱一当明。 又曰:抱一守真,神自通灵。 人能握神守一于本宫,则真炁自升、真息自定、真精自朝、灵苗自长、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齐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神既居其窍而不散,则人安得而死乎?即黄庭经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是也。 故丘处机云: 久视昆仑守真一,守得摩尼圆又赤。清虚浩旷陀罗门,万佛千仙从此出。 还元篇云: 悟道显然明廓落,闲闲端坐运天关。 此是根本功夫,头脑学间,拨天关之手段,脱死籍之灵章。此道上苍所秘,古今仙佛皆不敢明言。真所谓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者也。玄哉!玄哉!更有言不尽的口诀。 再一叮咛,当其真铅入鼎之时,须要驱除杂念,奋速精神,口视顶门,用志不分,霎时龙虎交战,造化争弛,雷轰电掣,撼动乾坤,百脉悚然,九宫透彻,金晶灌顶,银浪冲天。 紫阳所谓: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少顷玉鼎汤温,金炉火散,黄芽遍地,白雪漫天,夫唱妻随,龙吟虎啸,阴恋阳魂,阳抱阴魄,铅精汞髓,凝结如珠。 玉蟾所谓:夫妇老相逢,恩情自留恋,此际玄珠成,象矿去金存。而一点金液复落于黄庭旧处矣。 斯时也,溶溶然如山云之腾太虚,霏霏然似膏雨之遍原野,淫淫然若春雨之满泽,液液然像河水之将释。百脉冲和而畅乎四体,真个是拍拍满怀都是春也。见此效验,急行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使东西会合,南北混融,则四象五行攒族一鼎,混有灵于天谷,理五气于泥丸也。 高象先云: 玄珠飞到昆仑上,子若求之凭罔象。 河东歌云: 两物擒来共一炉,一泓神水结真酥。 指玄篇云: 必知会合东西路,切在冲和上下田。 陈泥丸云: 白虎自兹相见后,流珠哪肯不相从。 段真人云: 四象五行攒族处,乾坤日月自然归。 渐悟集云: 因烧丹药火焰下,故使黄河水逆流。 纯粹吟云: 子午炉前分进退,乾坤鼎内列浮沉。 玄奥集云: 金消木性相交合,黑汞结铅自感通。 云房真人云: 驱回斗柄玄关理,斡转天关万象通。片响龙虎频斗罢,二物相交顷刻中。 指玄篇云: 奔归气海名朱骥,飞入泥丸是白鸦。昨夜虎龙争战罢,雪中微见月钩斜。 醒眼诗云: 木金间隔各西东,云起龙吟虎啸风。二物寥寥天地回,幸因戊己会雌雄。 陈泥丸云: 子时气到尾闾关,夹脊河东透甑山。一颗水晶入炉内,赤龙舍汞上泥丸。 翠虚篇云: 醉倒酣眠梦熟时,满船载宝进曹溪。一方识破丹基后,放去收来总是伊。 古仙歌云: 水银一味是仙药,从上传流伏火难。若遇河东成紫粉,粉霜一吐化金丹。 玄奥集云: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飞赴昆仑山上出,须臾化作一天云。 阴长生云: 夜深龙吟虎啸时,急驾河东无暂歇。飞精运上昆仑顶,进火玉炉烹似雪。 张元化云: 沂流一直上蓬莱,散在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芽遍地一齐开。 原道歌云: 妙运丹田须上下,须知一体合西东。几回笑指昆山上,夹脊分明有路通。 玄奥集云: 独步昆仑望穹冥,龙吟虎啸甚分明。玉池常滴阴阳髓,金帛时烹日月精。 群仙珠玉云: 一点丹阳事回别,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金丹集云: 河东搬运上昆山,不动纤毫到玉关。妙在八门牢闭锁,阴阳一气自循环。 无一歌云: 此到一复忘一可,可与元化同出没。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白玉蟾云: 汞心炼神赤龙性,铅身凝气白虎命。内外浑无一点阴,万象光中玉清镜。 纯阳文集云: 盗得乾坤祖,阴阳是本宗。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运宝泥丸住,搬精入上宫。有人明此法,万载貌如童。 (钱塘散人:此即还精补脑之法) 抱一子显道图云: 造道原来本不难,工夫只在定中间。阴阳上下常升降,金水周流自返还。 紫府青龙交白虎,玄宫地轴合天关。云收雨散神胎就,男子生儿不等闲。 玄奥集云: 要识玄关端的处,儿女笑指最高峰。 最高峰,秀且奇,彼岸蒙蒙生紫芝。 只此便是长生药,无限修行人不知。 许宣平玄珠歌云: 天上日头地下转,海底蝉娟天上飞。乾坤日月本不运,皆因斗柄转其机。 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龙虎战罢三田静,拾起玄珠种在泥。 (钱塘散人:三田即上中下三丹田,泥即上丹田泥垣宫) 群仙珠玉歌云: 铅思汞,汞思铅,夺得乾坤造化权。性命都来两个字,隐在丹经千万篇。
卯酉周天口诀(周天璇玑图)
前段乾坤交媾,收外药也。此段卯酉周天,收内药也。外交媾者,后上前下,一升一降也。内交媾者,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也。两者循环,状似璇玑。 故魏伯阳云:循据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世人只知有乾坤交媾,而不知卯酉周天,是犹有车而无轮,有舟而无舵,欲望远载,其可得乎? 故还元篇云:轮回玉兔与金乌,道在人身人自迷,满目尽知调水火,到头几个识东西。东者,水性也。西者,金情也。一物分二,间隔东西。今得斗柄之机干旋,则木性爱金,金情恋木,两相交结,而金木交并矣。金木交并,方成水火全功。丹经谓之和合四象者此也。 故张全一铅火秘诀云: 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 媾罢流下喷泡然,一阳来复休轻泄。急须闭在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穴。 采时用目守泥丸,垂下左上且凝歇。谓之瞻理脑升玄,右边放下复起折。 六六数毕药生乾,阳极阴生往右迁。须开关门以退火,目光下瞩守坤田。 右上左下方凝住,三八数了一周天。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 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异各剪除譬喻扫,只斯两句是真诠。 其法在乾坤交媾后行之,则所结金丹不致耗散也。先以法器顶住太玄关口,次以行气主宰下照坤脐。良久,徐徐从左上照乾顶。少停,从右降下坤脐。是为一度。又从坤脐而升上乾顶,又从乾顶而降下坤脐。如此三十六转,是为进阳火。三十六度毕,并关以退火,亦用下照坤脐,从右上至乾顶,左边放下坤脐,是为一度。如此二十四转,是为退阴符。二十四度毕。 故张紫阳云: 斗极建四时,八节无不烦。斗极实兀然,魁杓自移动。 只要两眼皎,上下交相送。须向静中行,莫向忙里送。 所以用两眼皎者,何也?盖眼者,阳窍也。人之一身皆属阴,唯有这点阳耳。我以这一点之阳,从下至上,从左至右,转而又转,战退群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 故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能使真气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其眼之功可谓大矣。 盖人初结胎时,天一生水,而有瞳仁属肾,地二生火,而有血络属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属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属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胞胎属脾。由此观之,则五脏精华皆发于目也。 因师指窍之后,见妇人小产,半马落胎,并抱鸡之蛋,俱先生双目而脏腑皆未成形。予始知目乃先天之灵,元神所游之宅也。 皇极经世书云: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大矣哉!人之神发于目也。生身处,此物先天地生;没身处,此物先天地没。水、火,木、金、土之五行,攒簇于此,肝、心、脾、肺、肾之五脏,钟灵于此,唾、涕、精、津、气、血、液之七物,结秀于此。其大也,天地可容,其小也,纤毫不纳。兹非吾一身中之大宝也欤?
昔无上元君谓老子曰: 神丹入口寿无穷也。 故老子修之是为道祖。 许宣平曰: 神居窍而千智生,丹入鼎而万种化。 陈虚白曰: 我初凝结圣胎时,百脉俱停气不驰。 施肩吾曰: 天人同一气,彼此感而通。 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然我既得灵丹入鼎矣,而内外交修,炼之而复炼之,而必至于天地合德,则太虚中自然有一点真阳以与我之灵丹合而为一。盖吾身之灵感天地之灵,则内真外应,浑然混合。 金碧经云:磁石吸铁,隔碍潜通。大同此意。这段功夫全以至静为主。 老子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当其两阳乍合,圣胎初凝,必须常常觉照,紧紧护持。如小龙之乍养珠,似幼女之初怀孕。牢关神室,不可使之渗漏。 故太白真人曰:固济能不泄,变化在须臾。更于一切时中,四威仪内,时时照顾,念念在兹,混混沌沌,如在母胞,终日如愚而不违,不久须臾间断也。 葛仙翁云: 息息归中无间断,天真胎里自凝坚。 张用成云: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石得之云: 将来掌上霞光灿,吞入腹中宫殿新。 赵缘督云: 神丹飞落黄金室,婴儿降生极乐国。 吕纯阳云: 刀主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 朱文公云: 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 李清庵云: 一颗宝珠吞入腹,作个全真仙眷属。 陈希夷云: 邈无踪迹归丹房,潜有机关结圣胎。 薛紫贤云: 四象包含归戊己,辛勤十月产婴孩。 悟真篇云: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醉中吟云: 宝珠笑舞辞天谷,才脱胞胎又入胎。 张紫阳云: 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吕纯阳云: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白玉蟾云: 鸡能抱卵心常听,蝉到成形壳始分。 俞石涧云: 虎啸一声龙出窟,鸾飞凤舞入金城。 群仙珠玉云: 一粒餐兮天地寿,死生生死不相干。 张紫阳云: 相吞相咽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身。 钟离翁云: 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房,刻刻守黄中。 陈泥丸云: 男儿怀孕是胎仙,只为蟾光夜夜圆。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陈抱一云: 大道无私感即来,神仙此语岂虚哉。苟非着意求铅汞,争悟天机结圣胎。 玄奥集云: 阆苑蟠桃自熟时,摘来服饵莫教迟。几回下手潜偷处,无限神仙总不知。 龙眉子云: 形如雀卵团团大,间似骊珠珠珠圆。龙子脱胎吞入口,此身已证陆行仙。 紫虚真人云: 初炼还丹须入室,妇人怀孕更无殊。圣胎凝结圆成后,出入行藏岂有拘。 白紫清云: 和将戊己作丹妒,炼得红丸化玉酥。慢守火符三百日,产成一颗夜明珠。 张真人赠白龙洞主歌云: 从此根苗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存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白玉蟾云: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 黄元吉云: 鼎内金丹灿烂光,无由摘尔到黄房。忽然夜半天风便,吹送灵儿归故乡。 陈翠虚云: 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 王重阳云: 闲中偶尔到天台。忽见霞光五色开。想是金丹初变化,取归鼎内结婴孩。 上阳子云: 玉皇若也问丹材,偃月炉中取下来。驰骋英雄吞一粒,男儿怀了一年胎。 陈致虚云: 饥餐渴饮困来眠,一道分明体自然。十月圣胎完就了,一声霹雳出丹山。
至于释教教人亦不外此。如楞严经曰:行如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乳,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夫入如来种者,以种性而为如来之种子,以自造化如来也。故曰道胎,又曰觉乳,其与妇人之乳儿,玄门之胎仙,亦何以异?及至形成出贻,亲为佛子,岂不是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耶? 盖丹书梵典,皆有次序口诀,但人不知而蓦直看过去了,正是珠在路旁人不拾,惜哉!予今略摘此数条表而出之,以引古之是而证今之非也。
火候(火候崇正图、长养圣胎图)
火候最秘,圣人不传,今则露之。药非火不产,药熟则火化矣。火非药不生,火到则丹成矣。且火候之奥,非可一概而论。 故未得丹时,须借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时,须藉文火以养之。文火者。结实之火也。其养之法,节其寒温消息是也。 故参同契曰:候视加谨慎,审察辨寒温。审其火之未燃也,须藉巽风以吹之。察其火之既燃也,须资神水以活之。若太过,则损之;若不及,则益之,俾得中和而无火燥、火寒之病矣。 盖火之寒燥,全在意念上发端。 陈虚白曰: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唯只要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含光默然,真息绵绵,圆明觉照,常自惺惺,此长养圣胎之真火候也。 故白玉蟾曰: 采药物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 张三峰曰: 以默以柔存火性,勿忘勿助养灵胎。 刘海蟾曰: 兀兀无为融至宝,微微文文养潜龙。 张紫阳曰: 自有天然真火育,不须柴炭及吹嘘。 又曰: 谩守药炉着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此四翁乃列仙中之铮铮者,皆以天然真火、自然妙用而成无上至真之道。又何尝用卦爻斤两,年月日时哉? 今时之人,错会仙师本意,泥象执文,认指为月,而必欲推算卦体之策数,求合卦书之阴阳。吾恐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倏然疲毙,而不知其归处。 岂不见张平叙云: 此中得意须忘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高象先云: 昼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侯。 陈冲素云: 火虽有侯不须时,些子机关我自知。 彭真一云: 从来真火无形象,不得师传亦大难。 萧子虚云: 药物调和,悟者甚易。火候消息,行之恐难。
一十月功夫存杳杳绵绵之息,三万年气数在来来往往之间。所以养丹田之宝,此宝常在丹鼎之珠。此珠复还,驾动河车。离尘世尾闾之海,移居天谷上昆仑蓬岛之山。前数句谓成丹之时脱胎而入日,末一句谓功成之后脱胎而出壳,中间两句谓温养子珠,长养圣胎。 张三峰曰: 年月日时空有着,卦爻斤两亦支离。若存会得绵绵意,正是勿忘勿助时。 白紫清曰:流俗浅识。未学凡夫岂知元始天尊与天仙地仙,日日采药物而不停,药物愈采而无穷也。又岂知山河大地与蠢动含灵,时时行火候而无暂助,火候愈行而不歇也。神凝则精气聚而百宝结者,结胎之药物也。真息往来而未尝少有间断者,温养之火候也。 陈虚白曰:火候之要,尤当以真息求之。 丘长春曰:一念不离方寸是真空。此养胎之真火也。夫真火者,我之神也,而与天地之神、虚空之神同其神也。真候者,我之息也,而与天地之息、虚空之息同其息也。 左元放曰: 火候无为合自然,自然真火养胎仙。但存神息居丹扃,调变先天接后天。 王重阳曰: 圣胎既凝,养以文火。安神定息,任其自如。 此以神感,彼以神应。天机妙用,自然而然。 予于是而知神息者,火候也。而孟子之所谓勿忘勿助、老氏之所谓绵绵若存、释氏之所谓不得勤不得怠者,是皆神息之自然火候之微旨也。 故曰: 神仙不肯分明说,说得分明笑杀人。
贞 集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七节口诀
婴儿现身出离苦海(婴儿现形图、出离苦海图) (内附真空炼形法则)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愿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息,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 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 钟离翁曰: 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 又曰: 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 李清庵曰: 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吕纯阳曰: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尘世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巢之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无归。 故白玉蟾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 上阳子云: 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 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 参同契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是也。故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嗅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难降。 圣胎诀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 圆觉道场修证仪云:一念嗔起,具八方障门,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 高僧妙普曰:嗔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缘此嗔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 犹宝积经偈云:如钻木出火,要假众缘力。若缘不和合,火终不得生。是不悦意生,毕竟无所有。知声性空故,嗔也不复生。嗔不在于声,亦不身中住。因缘和合起,离缘缘不生。如因乳等缘,和合生酥酪。嗔目性无起,因于粗恶事。愚者不能了,热恼自烧燃。应当如是知,究竟无所有。嗔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嗔三昧。 宝积经又云:求自然智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灯,嗔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 佛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 又云:现住菩萨魔,烦恼无所有。 文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又云: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失。知诸烦恼,体性自离。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 又云:烦恼境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 又云: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四祖亦云: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细观佛祖经旨大概,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怀。设使触景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若此,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灵。 又有经云: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纲,以智慧火烧烦恼薪。 僧圆照云: 对治烦恼魔,清净常欢喜。 庞居士云: 谛现四大本空,烦恼何处安脚。 晁文元云: 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风云不久留。既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即休。 张紫阳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故缨珞经云:佛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脱生死者,良由妄念为轮回种子耳。 盖妄念起处,即是生灾。妄念息处,即是真元。故玄门以止念为本,释教以无念为宗。 无念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助名正念。念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冤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是名正念。但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佛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 高峰禅师云: 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无生性海。 智常禅师云: 真如无念。非念法能阶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至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生乎实相。 李之才云: 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 寒山子云: 旋乾倒岳镇常静,一念万年永不移。 天隐子云: 不睹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安住念,即名法界。是知从上若佛、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书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须要躬行实践,方有进步。不然,一片太虚,途路甚远,少一步定是到不得。 昔人所谓工夫不到不方圆,工夫若做到极,则处自然入于无念。既得无念真常,则玄窍婴儿寂寂然而无挠扰之患矣。 刘虚谷云: 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 陈朝元云: 含养胞胎须十月,育婴乳哺要千朝。 泥丸翁云: 片响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三年功夫已完,温养事毕。即悟真所谓,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真人既现,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灭尽之功,则有通灵变化之妙。 刘海蟾曰: 卦行火侯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乾户肇开光万里。翻身推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
真空炼形法则(真空炼形图)
普照佛心曰: 异端有白我其观,却叹人从瓮里盘。最上一乘含蓄远,好从玄窍觅天宽。 盖真空炼形之法,譬喻运瓮相似。若处瓮内,焉能运之,必也处于瓮外。身处瓮外者,即释氏所谓外其身而虚空之是也。 故老子曰: 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薛道光曰: 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规则。 张全一曰: 太虚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 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乃是真空。 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形无其形者,身空也;心无其心者,心空也。心空无碍,则神愈炼而愈灵;身空无碍,则形愈炼而愈清。直炼到形与神而相涵,身与心而为一,方才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古仙曰:形以道全,命以术延。此术是窍无涯之元炁,续有限之形躯。无涯之元炁,是天地阴阳长生真精灵父圣母之炁也。有限之形躯,是阴阳短促浊乱凡父凡母之气也。故以真父母之炁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则与天地同寿也。 按孙陀罗尊者云:世尊教我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硫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照,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朱元晦云: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 莫认真云: 平生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 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母。人之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 故圣人观天之道,抉天之行,每于义驭未升肠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含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玄门,透长谷,而竟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销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体。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陈翠虚曰: 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丘长春曰: 但能息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张紫琼曰: 天人一气本来同,为有形骸碍不通。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薛复命曰: 不知将谓气,得后自然真。 董汉醇曰:金用矿消,形由炁炼。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二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体。唯此一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炼神,是修外而兼修内也。 依法炼之,百日则七魄亡形,三尸绝迹,六贼潜藏,而十魔远遁矣。炼之千日,则四大一身,俨如水晶塔干,表里玲珑,内外洞彻,心华灿然,灵光显现。灵光者,慧光也,故曰惹光生处觉花开。盖慧觉花开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者不能有此。 故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道通。隐则形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碍,对日月而无影。吾亡在己,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有白日而飞肉尸者,黄帝之谓也。有留形在世者,彭祖之谓也。有受命而居天职者,张天师之谓也。有拔宅而上升者,许施阳之谓也。有示疾而终者,王重阳之谓也。有入仕而臣者,东方朔之谓也。至于老子为柱史,辛鈃为大夫,尹喜为关令,伯姬为卿上,唐典隐昆陵,孑休治漆园,帝者师四,皓辅汉惠,仇生仕殷,辅光仕汉,马舟仕晋,海蟾仕燕,正阳弃官,纯阳应举,常有执鞭,琴高执笏。若此者,多不可以枚数。(钱塘散人注:老子曾为周守藏史、柱下史,庄子字孑休,曾为漆园小吏) 噫!神仙之隐显去留,岂世之凡夫所能测度者哉。更若凭虚御风之列子,折芦过江之达摩,非若淘质炼形之功,又安能如此轻举之身乎?此形神俱妙之道,非坐脱立亡者之所能知。所以不免有抛身入身之失尔。 故学仙佛之流,若独以炼神为妙,不知炼形为要者,所谓清灵善化之鬼,何可与高仙为比哉?大抵温养炼形,无分彼此,虽然在两处发明,其实是一个道理。内外兼修,不相违背。若千日功夫无间,乃悬崖撒手时也。自然言语道断,心思路绝。能所两亡,色空俱泯,无滞无碍,不染不着,身似翔鸿不可笼,心如莲华不着水。火光净净,潇潇洒洒,腾腾任运,任运腾腾,做一个无事无为、自在消逼之散汉也。此际婴儿渐露其形,与人无异,愈要含华隐曜,镇静心田,若起欢忻,就要广境。 如陈泥丸云: 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个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婴儿既长,穴不能居,自然裂窍而出、贯顶而升。此之谓出离苦海而起彼岸也。 永明寿禅师云: 身在苦海中,赖此铁罗汉。苦海既脱离,舍筏登彼岸。 观吾陈真人云: 此岸波涛已脱离,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归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 |
|